从责任阶梯说起

《责任阶梯:如何提升工作责任感与参与感》
责任是职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如何通过责任阶梯不断成长,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本文将详细解析责任阶梯的不同等级,并分享如何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责任阶梯分为1到6六个等级,每个等级代表不同的责任感和参与程度。从低级的不承担责任(1级)到高级的能够进行日常沟通与评审工作(6级),每一步都代表了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态度和能力的提升。
1级的角色表示自己不承担责任,一副无助的样子,同时把责任推给对方,让对方解决问题。这种行为不仅破坏气氛与信任,也证明了这个成员不能胜任这个角色。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对于自己负责的事情做汇报或是在面试时,千万不要表现出这样的行为。
2级的角色有一定的求知态度,有意愿有兴趣提高自己的能力,请你来解决问题时,会在旁边观看学习,以便于下次出现类似问题时可以独立解决,没有抛开责任。相比于前一个角色行为,更尊重解决问题的人。
3级的角色对于一些新需求的规划、实现不清晰的时候,需要有他人支持帮助丰富信息、结构化拆解,他不是简单的将问题抛给对方解决,而是表现出一种"希望合作"的意愿,希望对方参与进来,共担责任。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资历尚浅、能力不足的同学身上,通过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是可以走出来的,因为责任心是在的。
4级的角色可以自己进行问题和结构化整理,产出解决方案,但在众多方案中不能得出一个最好、最优的,缺乏决策能力。需要借助团队成员的群策群力解决事务,请他们做出选择。这个阶段的同学非常类似前一阶段的同学,区别在于能力上有所提升,但在决策时缺少一些更深度、本质的思考或是经验,多做即可。
5级的角色可以分析各种想法、可能性,并给对方提出合适的建议,也就意味着人员具备了承担更大责任与决策能力的水平。虽然最后拍板的可能还是老板,但是已经可以自主的闭环的采集需求、解决问题、评估风险了。
6级的角色可以进行日常的沟通与评审工作,不仅对需求本身考虑的较全面,还可以讲的让大家听得懂,可以保障做的事情不出现偏差,将大家协作起来,一起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共同进步。
在责任阶梯中,我们首先要避免成为第1类角色,就是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没有启动责任,是一种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我工作中遇到过类似的同学,对于自己负责的内容不够负责,将工作未能达成目标归咎于他人,绩效自然不好,总以为换个工作或公司可以解决,但如果不在认知层面改变这种将责任归咎于他人的想法,其实是很难成长的,无一例外到了其他公司会遇到同样的困境。
而2、3类角色其实是新手的表现,需要持续成长,尽快摆脱这种处境就是成长了。想要到达下一职级,迎接下一层面的挑战,要进化到5、6等级,对于自己负责的事情有闭环的思考,可以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并保证工作成果的最终落地。
老板们不求有多惊喜,但是要避免给老板惊吓,圆满完成就是基础与前提,再考虑造飞机的想法。希望今天聊了责任阶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