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谷歌员工来到新公司的那一天,发现原来公司什么都没有

云栖大会体验
阿里每年一次的云栖大会采用了云上直播。总体感觉阿里是国内技术最过硬的公司之一(主要是考虑到华为)。在进入云原生的软件研发时代,坐拥阿里云一系列云效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为自己不同的商业生态和场景赋能。
同时看到了各种高P的分享和CTO的分享,还是会有很多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懂得一些道理,但是还是处于怀疑的阶段。但是高P给你了一个相似的输入之后,你对这个道理就不会在怀疑了,谁让人家是高P呢?
云栖的其他感悟有时间再写一篇。
今天这篇是在看的过程中听到了这样一句话:
当谷歌员工来到新公司的那一天,发现原来公司什么都没有。
确实一些头部公司的程序员在离开了大公司之后来到其他公司会产生很多不适应性,主要是新公司的基建太差了,什么都得自己搞。
自己搞也挺好,可以对业界的一些前沿概念在公司落地一波。如果有比较好的产出,能力提升还是很快的,自己职业生涯也会进入新的阶段。
Sidecar 项目
Sidecar 是一个流量转发中心,负责订阅代理配置和服务实例变更,依照配置规则对用户端流量进行转发。
sash是数据屏幕,负责管理服务器,提供代理配置,数据规则的实时推送,以及一些基础的运维工具,如:部署升级等。
早期sidecar只做四层代理,也就是简单的流量拷贝,但是缺少对于应用层指标的处理。所以需要对协议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去支持更多业务场景的诉求。
以redis为例,如果公司不同的redis版本,可以对redis协议进行转发,比如讲redis2的请求翻译之后转发给redis3进行处理。
改造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 如何保证与 corvus 命令兼容,并性能相差不大?
- 支持了七层,会不会占用较多的资源影响到业务应用?
- 四层到七层,复杂度大幅度提升,如何保持项目质量与稳定?
- 生产环境有上千个 corvus集群,如何悄无声息地下线掉并且不影响业务?
完成了 Redis Cluster 代理的开发,但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优化,可以适配支持更多的协议如 MySQL、MQ等。
你看小公司还是有很多值得落地的东西的。相比于大公司具有太多现成优秀的解决方案,小公司发挥的空间,提升能力的点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