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种类及优缺点


负载均衡也不是什么新鲜词儿了,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甚至有的人有过深入的学习和实操,那么本文就来把常见的负载均衡相关东东总结一下。
负载均衡种类
DNS,硬件,软件
DNS负载均衡
DNS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负载均衡方式,一般用来实现“地理级别”的负载均衡,比如说:北方人访问北京的机房,南方人访问广州的机房,西方人访问成都的机房。DNS负载均衡的本质是DNS解析同一个域名可以返回多个IP地址。
优点
- 功能强大:全面支持各层级的负载均衡,支持各种负载均衡算法,支持全局负载均衡。
- 性能好:一般软件负载均衡能支撑10w+并发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硬件的负载均衡却可以支持100w+以上的并发。
- 高稳定性:因为是商业品,所以经过了良好严格的测试,经过大规模的使用,所以稳定非常高。
- 安全性高:硬件负载均衡设备除了能处理负载均衡以外,还具有防火墙、防DDOS攻击等效果。
缺点
- 价格昂贵:我记得之前银行购买F5花了上百万,据说还有更贵的,所以价格可想而知。
- 扩展性不好:硬件设备可以根据业务进行配置,但无法进行扩展和定制化。
软件负载均衡
软件负载均衡是通过负载均衡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的。常见的负载均衡软件有LVS和Nginx。其中LVS是Linux内核的四层负载均衡,四层和七层的区别在于他们协议和灵活性的不同。Nginx是7层负载均衡,支持HTTP,E-mail协议,而LVS是四层负载均衡,所以和协议无关,基本上所有应用都可以做到,比如说:聊天、数据库等。
优点
- 便宜:只要每个Linux服务器,然后装上Nginx或者其他负载均衡软件
- 灵活:7层和4层负载均衡可以根据业务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业务进行比较方便的扩展,比如:由于业务特殊性需要做一些定制化的功能。
缺点
- 性能一般:比如说一个Nginx大约能支撑5w并发
- 功能没有硬件负载均衡强大(这个有点牵强,毕竟价格差距在那里)
安全性远不如硬件负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