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摆脱简单重复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方法论很重要,大家也不用觉得方法论太虚了,其实方法论某种程度和“套路”、“模板”一个意思。
**套路、模板、方法论,最大的价值是帮助我们结构化特定领域下的知识。**在美团晋升的时候,也强调在过去的经验过程中你究竟有没有沉淀出一些超越case、举一反三的方法论。
之前的文章提到过,架构师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断的学会各种场景下的架构套路,比如高流量下的架构套路、高并发下的架构套路、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架构套路、业务复杂度高的架构套路。掌握了各种环境约束下的方法,就可以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是:创建相关领域背后的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建立知识体系。比如我搞稳定性,首先不能仅仅从技术视角出发,而是要纵观全局,比如稳定性背后究竟为业务承诺了什么?团队这个阶段需要什么?哪些看起来不酷的动作却让我们受益更大?如何不仅仅停留在人的维度体系化建设?
有个这些方向,就可以看到每个方向对于“稳定性”这个内核究竟有什么样的诉求和限制,也就通过多个点的连接,形成线条、形成体系。
比如稳定性要服务那些业务关注的指标,所以稳定性指标要围绕于业务指标建设。不同团队发展阶段情况不同,要提出一个有挑战且能达成的目标。做ROI最高的事情,尽管看起来不酷,但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和严重故障。如何建设技术体系,把人释放出来,低成本、身心愉悦的搞好稳定性。
刻意练习的第二步是:刻意练习。
类似于运动员,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矫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比如足球运动员,左脚能力不行,那就刻意练习左脚的触球、接球、传球。
之前的很多文章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软素质的内容,为什么那个阶段同类型的内容很多呢?我就是在刻意练习,因为我发现在一段工作过程中,某些能力的短板已经限制了我正常的工作了,我需要专项的提升下。
做稳定性也有类似的情况,做好大而全的事情之后,总会有一些问题难以根除,那就搞一些专项突击下,比如代码质量、慢查询、中间件治理、数据一致性治理、高可用治理等,唯一的挑战是怎么巩固下每次突击之后的收益,而不是每次都从零开始。
刻意练习的第三步是:即时反馈。
还记得前面王慧文分享的那个读书方式吗?花一年时间精读一本书,工作中反复练,这个在工作中“练”的动作,就是获取反馈的过程。
因为你是可以感受到你的刻意动作之后的效果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收获到我们练得是对的还是错的。错了,再来。
所以在刻意练习时,要关注即时反馈,记下来对或错,改正、提升。
光靠勤奋是不够的的,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方法,而掌握正确方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