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惊雷:改一下Prompt的输出顺序,就能显著影响LLM的评估结果

一记惊雷:改一下Prompt的输出顺序,就能显著影响LLM的评估结果

一记惊雷:改一下Prompt的输出顺序,就能显著影响LLM的评估结果

原创 AI修猫Prompt  2024年08月08日 16:39 北京

本文:3600字阅读  9分钟

如何有效评估目前AI的输出质量?这是一个大问题。来自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深入探讨了LLM评估中的关键因素。让人感到炸裂的是:改变一下输出顺序就能显著影响LLM评估结果;如果Prompt中涉及评分和理由,先评分再给理由,先给理由再评分结果也会大不同;评分规则和模型类型也会对评分有明显影响。

www.zeeklog.com  - 一记惊雷:改一下Prompt的输出顺序,就能显著影响LLM的评估结果

01

评估困境:当AI遇上主观性

在AI发展的快车道上,我们似乎总是更关注如何让模型变得更强大、更智能。但是,一个常被忽视却同样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准确评估这些模型的输出质量?特别是在对话评估这样高度主观的任务中,这个问题变得尤为棘手。

www.zeeklog.com  - 一记惊雷:改一下Prompt的输出顺序,就能显著影响LLM的评估结果

图片来自公众号公共图片库

传统的自动评估指标如BLEU或ROUGE在面对开放式生成任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人工评估虽然可靠,却耗时耗力,难以大规模应用。在这种背景下,利用LLM自身来评估AI生成的文本似乎成为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但这种方法真的可靠吗?

www.zeeklog.com  - 一记惊雷:改一下Prompt的输出顺序,就能显著影响LLM的评估结果

以上图中展示了四种GPT模型在不同输出指令配置下的评分分布。

模型敏感度:GPT-3.5-turbo-0613和GPT-4-0613对输出指令的变化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评分分布差异明显。

版本进化:较新的模型版本(如GPT-3.5-turbo-1106和GPT-4-1106-preview)展现出更稳定的评分分布,暗示它们可能具有更强的指令理解能力。

'理由先行'效应:在多数情况下,要求模型先给出理由再给分数(rs配置)会导致较高的评分,这一现象在GPT-3.5-turbo-0613中尤为明显。

模型间差异:GPT-4系列模型总体上给出了更高的评分,可能反映了它们对对话质量的不同理解或更严格的评判标准。

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LLM评估行为的复杂性,也为Prompt工程师在选择和使用模型时提供了重要参考。

02

"理由先行"

研究发现,当要求模型先给出评分理由,然后再给出具体分数时,评分结果往往更高。例如:

- 使用GPT-4-0613模型时,json(rs)配置(理由先行)的平均分为5.34

- 而json(sr)配置(分数先行)的平均分仅为3.26

研究者推测,这与LLM的自回归生成特性有关。当模型先给出理由时,它能够更全面地考虑输入的提示和自己生成的理由,从而做出更加深思熟虑的评分。

"理由先行":颠覆传统评分模式

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就是这个"理由先行"策略。传统上,我们可能会要求模型先给出分数,然后解释理由。但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调换这个顺序,让模型先给出评分理由,然后再给出具体分数,结果会大不相同。

为什么会这样?研究者推测,这与LLM的自回归生成特性有关。当模型先给出理由时,它能够更全面地考虑输入的提示和自己生成的理由,从而做出更加深思熟虑的评分。这一发现为Prompt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AI评估的整个流程。

提示输出设计:魔鬼藏在细节里

研究团队的核心发现之一是:在使用LLM进行评估时,提示(Prompt)的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评分的准确性,更深刻地影响了模型对任务的理解和执行。

具体来说,研究者们发现,仅仅改变输出指令的顺序,就能显著影响LLM的评分结果。这一发现对Prompt工程师们来说无疑是一记惊雷:我们习以为常的提示结构可能需要彻底重新思考。

03

模型敏感性:不同模型,不同表现

研究团队使用了多个GPT模型版本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版本的模型对提示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这一发现对Prompt工程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可能需要为不同的模型定制不同的评估策略。

- GPT-3.5-turbo-0613和GPT-4-0613表现出明显的顺序敏感性

- 而GPT-3.5-turbo-1106和GPT-4-1106-preview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这一发现强调了在设计评估系统时需要考虑具体使用的模型版本。

这也意味着,在设计评估系统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假设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模型。相反,我们需要考虑到模型的特性,甚至可能需要为每个模型版本开发专门的评估提示。

04

规则理解:LLM的认知深度

研究还揭示了另一个关键因素:模型对评分规则的理解程度。当研究者在提示中加入特定的评分规则时,如"不要仅仅因为问题影响不大就给出低分"。不同模型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规则的影响

- 当包含这些特殊规则时,不同配置间的评分差异更加明显

- 移除这些规则后,大多数评分变低,且配置间的差异减小

模型间的差异

- GPT-4-1106-preview表现出最强的规则理解能力,其评分分布在有无规则的情况下变化最小

- 相比之下,GPT-3.5-turbo系列模型对规则的敏感度更高

这一发现突出了LLM在理解和执行复杂指令方面的能力差异,为Prompt工程师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一发现强调了Prompt设计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告诉模型"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模型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对Prompt工程师来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评分规则,确保模型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这些规则。

05

提示优化:AI辅助的评估进化

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提示优化。研究者们探索了两种优化方法:GRIPS和OPRO。这些方法试图通过迭代优化提示,使LLM的评分更接近人类专家的判断。

www.zeeklog.com  - 一记惊雷:改一下Prompt的输出顺序,就能显著影响LLM的评估结果

OPRO的方法来自谷歌,我之前有文章介绍过。

虽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提示确实能在某些情况下提高评分的准确性,但这个过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收集足够的配对数据用于优化?如何确保优化后的提示仍然保持结构化输出?这些问题都需要Prompt工程师们进一步探索。关于输出你也可以看下这篇:

06

挑战和实践启示

尽管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但AI评估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

- 数据收集:获取高质量的人工评分数据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 个性化优化:全局优化可能无法满足所有评估场景的需求。

- 结构化输出:如何在优化提示的同时保持输出的结构化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然而,这些挑战同时也代表着机遇。对Prompt工程师来说,这是一个广阔的创新空间。我们可以探索更智能的数据收集方法,开发针对特定任务的个性化优化策略,或者设计更灵活的输出结构。

这里有几点实践建议供Prompt工程师们参考:

1. 重视输出顺序:考虑让模型先给出评分理由,再给出具体分数。

2. 精心设计规则:确保评分规则清晰、具体,且易于模型理解。

3. 模型适配:为不同版本的模型定制评估策略。

4. 迭代优化:利用GRIPS或OPRO等方法持续优化评估提示。

根据论文的主要观点,我有一个最佳顺序的的Prompt框架,到群里你会得到这份框架。

欢迎你来群里讨论!

Read more

决策树算法介绍:原理与案例实现

决策树算法介绍:原理与案例实现

决策树算法介绍:原理与案例实现 决策树算法介绍:原理与案例实现 一、决策树算法概述 决策树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它基于树形结构进行决策。决策树的每一个节点都表示一个对象属性的测试,每个分支代表该属性测试的一个输出,每个叶节点则代表一个类别或值。决策树学习通常包括三个步骤:特征选择、决策树的生成和决策树的剪枝。 二、决策树算法原理 1. 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是决策树学习的核心。它决定了在树的每个节点上选择哪个属性进行测试。常用的特征选择准则有信息增益、增益比和基尼不纯度。 * 信息增益:表示划分数据集前后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作为当前节点的测试属性。 * 增益比:在信息增益的基础上考虑了属性的取值数量,避免了对取值数量较多的属性的偏好。 * 基尼不纯度:在CART(分类与回归树)算法中,使用基尼不纯度作为特征选择的准则。基尼不纯度越小,表示纯度越高。 2. 决策树的生成 根据选择的特征选择准则,从根节点开始,递归地为每个节点选择最优的划分属性,并根据该属性的不同取值建立子节点。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所有样本属于同一类,

By Ne0inhk
他给女朋友做了个树莓派复古相机,算法代码可自己编写,成本不到700元

他给女朋友做了个树莓派复古相机,算法代码可自己编写,成本不到700元

手机拍照不够爽,带个单反又太重? 试试做个树莓派复古相机,还能自己编写处理算法的那种—— 成本不到700元。 没错,颜值很高,拍出来的照片也能打: 你也可以快速上手做一个。 如何制作一个树莓派复古相机 目前,这部相机的代码、硬件清单、STL文件(用于3D打印)和电路图都已经开源。 首先是硬件部分。 这部复古相机的硬件清单如下: 树莓派Zero W(搭配microSD卡)、树莓派高清镜头模组、16mm 1000万像素长焦镜头、2.2英寸TFT显示屏、TP4056微型USB电池充电器、MT3608、2000mAh锂电池、电源开关、快门键、杜邦线、3D打印相机外壳、黑色皮革贴片(选用) 至于3D打印的相机外壳,作者已经开源了所需的STL文件,可以直接上手打印。 材料齐全后,就可以迅速上手制作了~ 内部的电路图,是这个样子的: 具体引脚如下: 搭建好后,整体电路长这样: 再加上3D外壳(喷了银色的漆)和镜头,一部简易的树莓派复古相机就做好了。 至于软件部分,

By Ne0inhk
🚀Zeek.ai一款基于 Electron 和 Vite 打造的跨平台(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 AI 浏览器

🚀Zeek.ai一款基于 Electron 和 Vite 打造的跨平台(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 AI 浏览器

是一款基于 Electron 和 Vite 打造的跨平台(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 AI 浏览器。 集成了 SearXNG AI 搜索、开发工具集合、 市面上最流行的 AI 工具门户,以及代码编写和桌面快捷工具等功能, 通过模块化的 Monorepo 架构,提供轻量级、可扩展且高效的桌面体验, 助力 AI 驱动的日常工作流程。

By Ne0i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