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框架感悟


中台框架实现感悟
- 中台抽象:中台的抽象从上层开始,中台的实现从底层开始。
- 中台视角:视角决定了流程的差异,业务线、使用者角色都可以决定视角。
- 流程定制的体现:某个节点是否执行由两点决定,此节点逻辑是否由当前业务线实现,当前流程中是否需要执行此节点。
- 配置化后置:中台框架不是一上来就考虑配置化能力,而是先抽象,再通过代码实现流程,最后才是将代码实现的流程控制独立成配置化系统。
- 中台框架的核心元素:域、流程、能力、节点。翻译成软件原语:通过流程编排实现某个域下的某种能力,基于能力定制,实现多业务线的能力复用。
- 抽象自问:架构师在进行某个业务抽象时,是否做到了足够抽象?还是陷入到了原有系统的流程细节中,陷入到原有系统给你创造的思维定式陷阱中,话里话外都是原来系统的影子。
- 上帝工厂要不得:上得类很可怕,上帝组件很可怕,上帝系统很可怕,不要再中台框架设计时再次出现上帝工厂,上帝工厂看起来什么都可以做,可最后你发现什么都做不了。
- 烟囱该拆就拆:很多老系统重构为中台,TL让先把原有系统的烟筒搬过去,再推平,方法低级,抽象的平移过去才是正解。